\
\ 艾灸作为我国的传统方法,在强身保健、祛病防病方面,有其独到之处,而足三里穴作为一个常用穴,在艾灸保健时是不可或缺的。艾灸足三里不仅仅在治疗疾病方面能够“百病皆治”。与其它多数穴位还不同的是,足三里是自古至今的日常保健要穴。在选择艾灸保健的穴位中,足三里无疑是首选的穴位。\
\
\ \
\
\ 足三里又名下陵,为胃的下合穴,胃经的合穴,之所以称它足三里,一是因为此穴位于膝下3寸;二是因为此穴统治腹部上、中、下三部诸症。;里;字含宽广之意,古代;井田制;九百亩为一方里,故以足三里寓其治病范围广泛。其定位:仰卧伸下肢,或正坐屈膝,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。\
\
\ \
\
\ 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《外台秘要》中如是说:凡人年三十以上,若不灸三里,则令人气上眼暗,以三里下气。日本古人有;莫与没有灸足三里的人在一起旅行一说,中国民间甚至流传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。而俗语若要安,三里常不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想要身体安康,就要使足三里常常保持湿润的状态,其实就是在足三里行灸的意思。\
\
\ \
\
\ 艾灸足三里用于防病保健,增强机体抗病能力,早已为历代医家所认同。在五行学说中,胃属土,胃经上的足三里是土经中的土穴,尤善健脾和胃。凡胃肠道疾病,\
\
\ \
\
\ 不论虚实寒热之证,都可针灸足三里调治。中医认为,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五脏六腑赖之充养。所以,调补脾胃重穴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,扶正培元,达到保健防病、强身健体的目的。\
\
\ \
\
\ 艾灸调整人体的机能具有整体性,通过温热刺激足三里,促进气血运行,起到散寒驱邪、止痛的作用,并能健脾补胃,增强正气的抗邪抗病能力,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,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、延年益寿的作用。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表明,艾灸足三里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,而且效果与艾灸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。\
\
\ \
\
\ 艾灸三阴交的作用\
\
\ \
\
\ 顾名思义,这个穴位是三条阴经的交汇之处,艾灸这个穴位,同时对肝、脾、肾起到调节作用,而这三条经络与人体的气血生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,肾为先天之本,脾是统血的经络,肝是血化生之源,因此,长期艾灸三阴交,能使人的各个系统达到最佳平衡,使人气血旺盛,自然百病不侵,女性艾灸三阴交,尤其有作用,因为女性以肝血为本,坚持艾灸这个穴位,不仅会治疗各种妇科疾病,而且还有美容的作用。\
\
\ \
\
\ 艾灸涌泉交的作用\
\
\ \
\
\ 定位:涌泉穴在人体足底,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,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,乃是肾经的首穴。\
\
\ \
\
\ 方法: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涌泉穴灸治20分钟,施灸时,对准涌泉穴,距离1寸左右高度,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,使皮肤出现红润为止(防止被烧伤)。在治疗期间停用安眠药。患者可自己施术或由家人帮着施术。10天为1疗程,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,中间休息2-3天,再进行第2疗程。若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热水泡足10分钟后再灸,效果更佳。\
\
\ \
\
\ 功效: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,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,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,可交通阴阳,启闭开窍。《名医别录》载:“艾味苦,微温,无毒,主灸百病。”综上所述,下取涌泉,以艾温通,使任、督协调,髓生脑健,心神内守,阴阳平衡,寐寤有序。所以使用本法,能取得满意的效果。\
\
\ \
\
\ 定位:涌泉穴在人体足底,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,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,乃是肾经的首穴。\
\
\ \
\
\ 方法: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涌泉穴灸治20分钟,施灸时,对准涌泉穴,距离1寸左右高度,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,使皮肤出现红润为止(防止被烧伤)。在治疗期间停用安眠药。患者可自己施术或由家人帮着施术。10天为1疗程,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,中间休息2-3天,再进行第2疗程。若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热水泡足10分钟后再灸,效果更佳。\
\
\ \
\
\ 功效: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,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,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,可交通阴阳,启闭开窍。《名医别录》载:“艾味苦,微温,无毒,主灸百病。”综上所述,下取涌泉,以艾温通,使任、督协调,髓生脑健,心神内守,阴阳平衡,寐寤有序。所以使用本法,能取得满意的效果。\
\